常见形状

元素

扇面材质

文人雅士往往喜欢手持折扇谈古论今,女子则偏爱手执一柄团扇,半遮素面。团扇摇摇,美人袅袅。一把团扇,将东方女子的含蓄之美在扇中藏了三千年......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么美的人、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扇,似乎一切就在这里停住就好......

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才开始用来摇风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直到今天,制作团扇扇面的材料形成了以缂丝、绫、罗、刺绣、真丝、欧根纱、宣纸为主的七大面料。

缂丝

缂(kè)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和摹缂名人书画。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运用罗绸织法使织物表面具有纱空眼的花素织物统称罗类丝绸。它是纯蚕丝织物,特点是面料风格雅致,质地紧密,结实,纱孔通风,透凉。

欧根纱

欧根纱是通过将锦纶或涤纶母丝通过加弹假捻加工,而后分丝制备而成的一种毛感单丝,亦叫格林纱。质地透明或半透明的轻纱,多覆盖于缎布或丝绸上面。婚纱多用欧根纱为主要原料。

宣纸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的原材料主要是青檀,配料是稻草等农产品。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采用特种再加工技术形成更多花色品种的加工宣纸,主要分蜡宣、矾宣、色宣、色矾宣等百余种。

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真丝

真丝一般指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真丝被称为“纤维皇后”,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古往今来的人的青睐。蚕丝纤维是唯一得到实际应用的天然长丝纤维,由蚕改粘液凝固而成。蚕丝纤维因蚕的食性不同分成多种,其中有食桑叶形成的桑蚕丝纤维、食柞树叶形成的柞蚕丝纤维以及食木薯叶、马桑叶、蓖麻叶形成的其他野蚕丝纤维。桑蚕丝纤维和柞蚕丝纤维可以把长丝纤维的形态保留到集束形成的长丝纱中,其他的几种野蚕丝纤维只能被改形为短纤维用纺织加工。

绫是中国传统丝织物的一类。最早的绫表面呈现叠山形斜路,“望之如冰凌之理”而故名。绫有花素之分。绫类丝绸按原料分为有纯桑蚕丝织品、合纤织品和交织品。绫类织物的地纹是各种经面斜纹组织或以经面斜纹组织为主,混用其它组织制成的花素织物,常见的绫类织物品种有花素绫、广绫、交织绫、尼棉绫等。

扇炳材质

传统的团扇,扇炳一般用竹、木制作,少见的也有象牙、兽骨、牛角、漆雕等。竹制的扇炳除常见的玉竹、白竹,还有棕竹、湘妃竹、佛肚竹等名贵品种。木制的有紫檀、红木、鸡翅木、楠木等。常见的团扇扇炳装饰手法有浮雕、微雕、嵌骨、嵌螺、嵌银丝、镂空、烫花。在过去竹扇炳更普遍,例如,《红楼梦》中贾赦费尽心机而抢夺来的石呆子的扇子,便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制成的。而当代,为了展现扇炳加工工艺,也常选用上好的木质材料作扇炳。

正因为扇炳是团扇的一个门面,是首先受到人们玩赏品评的对象,所以,扇炳的制作从明代就已经与时俱进逐步提高。从材质上来说,肯定是竹木为多,随着人们欣赏品味的提高,只竹木是满足不了的了,于是一些高级稀有的材料加入进扇炳的行列。

团扇扇炳在用竹方面可以说是包容了天下所有竹子的品种,如斑竹、棕竹、湘妃竹、梅箓竹、桃丝竹、芝麻竹、佛肚竹等。在扇炳的世界中,几无一种竹子被遗漏。 在木质上,最初复用松木、桧木,到后来,紫檀、檀香、红木、乌木、黄杨、楠木、鸡翅木,任何上好的木料都被用在扇炳上。此外像稀有的象牙、兽骨、牛角、玳瑁、贝玉、金银铜也都用在了扇炳上。可以这么说,一个小小的扇炳,其实囊括了竹木牙角材质的大千世界。


扇面题材

花鸟

山水

人物

书法